剛剛結束了對肽晟堂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的視頻指導后,新疆大學教授王亮再一次前往實驗室,查看各種研究數據后再次對新的產品提出更好的方案。
作為江南大學博士、兩站博士后、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的王亮,去年開始擔任初創企業——肽晟堂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技術顧問后,幫助企業在2020年武進區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憑借“蛋白肽、天然營養素綜合開發利用”項目一榮獲了一等獎。
王亮認為,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國家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人們對健康、飲食、美容等各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肽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肽從發現到后來的產業化已經超過100年歷史,先后有7位科學家因肽而獲得諾貝爾獎,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生命體存活的基礎。多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酸以肽鍵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也是蛋白質水解的終極產物,對人體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蛋白質作為一種單一的物質,分子量巨大,人體不能直接吸收,只有將大分子分解為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之后,人體才能吸收。生物活性肽能提高免疫、抗輻射、調節胃腸道、促進睡眠、改善味覺、抗菌消炎、抗病毒、緩解心絞痛,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預防和改善脂肪肝和肝硬化的作用,促進傷口愈合,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來源很廣:從陸生爬行動物到海洋生物,從乳產品到植物,傳統中醫藥中間很多藥食同源的滋補珍品均可以通過生物技術酶解成特殊的小分子肽,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吸收利用率,同時考慮到常州市周邊有大量的珍貴的水產資源可以利用,經過數年的市場調查,形成“小分子膠原蛋白肽及復合營養素”(蛋白肽、天然營養素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的細化分類)綜合生產項目的設想。
設想提出之后,王亮帶領公司其他成員進行了大量研究。兩年的時間,王亮教授帶領著公司的研發生產團隊,一直致力于研究最新生產工藝,創造性的采用益生菌加酶解技術,在提取了多肽的前提下,還保留了珍貴的多糖,酮類,SOD等有益成份,掌握了全部的生產技術。產品不僅達到了國內同行業的標準,還完全達到了日本國嚴格的生產標準,此生產工藝與傳統方法相比,改善了口感和色澤,具有生產周期短、產品質量穩定、有效成分純度高、灰分、重金屬含量低、三廢污染小等特點,生產技術有保障。并獲得了“一種皂角米酵素的制備方法”、“一種用微生物對鰻魚骨發酵制備功能性多肽的方法”、“一種黑魚骨肽口服劑的制備方法”、“一種生物反應加工生產裝置”等多項經國家知識產權受理的發明專利。
為了加大產品的應用,王亮在研究肽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祖國的中藥研究,在藥食同源目錄內,開發經古方驗證過的與本公司項目相關的配方,目前已經在某些領域內取得重大突破,如學生益智,抗疲勞,溫補腎虛,術后營養,產后康復,抗腫瘤,解酒毒,益生菌復合,劑型有沖劑,凍干粉,閃釋片,壓片,膠囊,穿刺蓋,凝膠,多肽抗菌牙膏,軍隊超級能量棒等,基礎配方已經超過50個。確定未來三年研究方向主攻從醫院到康復的這最后一公里營養保健特殊膳食工程。
“未來,我將與肽晟堂生物深化合作,為企業培養一批碩士博士人才,并逐步成立企業技術中心,為企業產品的完善和推廣作出努力。”王亮坦言。
初創企業借“大腦”前行——大學教授“俯身”為湟里企業攻堅健康領域
責編: 蔣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