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新聞網訊(記者 李曉艷)昨天上午,記者在位于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的常州百利鋰電智慧工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看到,技術人員正在組裝自主研發的大容量高混機。據悉,該設備是鋰電裝備智能化生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將產線的單批次配料量由原來的最高1000升提高到3000升。
百利鋰電是一家以生產高精度、高穩定性、全自動系列正負極材料生產專用智能成套裝備,并提供以此為基礎的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銷售額連續四年穩居行業第一,是行業內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百利鋰電自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研究院,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超7000萬元,占銷售收入的3.9%,其研發的產品曾獲多項自主創新領域權威認證。去年,公司憑借《動力電池用負極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及智能化生產》項目榮獲“2022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首次提出了磁性雜質隔離技術,突破了基于數字生產線全流程智能監控、診斷與運維技術,實現了智能化、個性化、規?;a。
“僅磷酸鐵鋰這一正極材料,產能就從2021年的48萬噸提高到2022年的103萬噸。”百利鋰電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所長蔡凡朋告訴記者,項目的實施,在鋰電池材料的高精度配料、窯爐燒結自動化、磁性雜質隔離、尾氣和能量循環利用、智能管控、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將大幅提高鋰電池材料的成品質量、一致性和生產效率,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進一步推動我國鋰電裝備行業水平提升和產業升級。
發展新能源,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常州已基本形成“發儲送用研”的產業閉環,正加速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乘著行業發展東風,鋰電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浪潮,智能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也愈發凸顯。百利鋰電率先打造“鋰電池正負極材料智慧產線EPC工程總包”新模式,和寧德時代、當升科技、億緯鋰能等鋰電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在西太湖“一高四新”的產業賽道上,以黑馬之姿,釋放源源不斷的能量。
打造鋰電總承包模式 乘風馳騁新能源市場
責編: 莊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