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新聞網訊(記者 史蓮寅)“吃”的是椰糠,“喝”的是營養液,“睡”的是“高架床”,“住”的是“智能房”……在位于洛陽鎮陽湖村的“植物工廠”——常州市沃方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紅顏、香野、“白雪公主”等多個品種的草莓正在“享受”著別樣的“智能生活”。
走進沃方智慧農業的草莓大棚,春意濃濃,清甜的香氣撲鼻而來。前來采摘草莓的市民紛紛脫去厚重的冬衣,盡享采摘的樂趣和盎然的春意。在這里,溫度恒定在28℃~30℃,草莓全部生長在高約1.1米的架子上。整個大棚內看不到一丁點泥土,均采用無菌基質栽培,有效避免了土培病害和雜草生長。“草莓是容易染上病蟲害的果品,這種種植方式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沃方智慧農業負責人邵震慧介紹,占地約10畝的草莓大棚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和環境調控系統,精準控制水肥的供給,為草莓提供智能高效的生長環境。
不遠處是占地約20畝的番茄種植大棚,此時番茄也已經進入成熟期。番茄藤以懸掛的方式進行無菌基質栽培,間距為1.5米,不僅美觀,還能節省空間。番茄畝均產量為10噸,是傳統種植方式的2倍多。在智慧科技的加持下,共30多畝的草莓和番茄大棚僅需4~5名工人進行日常園藝和采摘工作,大大節省了人力。“草莓下市后,我們計劃種植精品西瓜,提高智慧大棚的利用率。”邵震慧透露,同時,沃方智慧農業還將啟動二期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智慧農業投入。
記者了解到,沃方智慧農業項目之所以能順利落地,得益于陽湖村將村民手中的土地流轉至村集體,為壯大集體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發展智慧農業,不僅能給村集體經濟增收,還能作為示范項目,帶動村里葡萄、水蜜桃等傳統水果種植轉型升級。”陽湖村黨總支書記費益方告訴記者,陽湖村村民大多從事水稻、葡萄、水蜜桃等農作物和果品種植。下一步,陽湖村將以沃方智慧農業項目為引領,輻射帶動傳統果農走上現代化種植之路,同時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以智慧化、數字化方式打造現代農業樣板,讓村民感受到智慧農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洛陽鎮陽湖村:給“植物工廠”裝上“智慧大腦”
責編: 蔣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