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新聞網訊(記者 上官新宇)近日,江蘇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我區榜上有名,榮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稱號。近年來,我區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結合,以“讓法治成為武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為目標,以爭創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為抓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法治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崇法唯實 高位統籌全面布局法治
法治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保證。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堅定不移將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貫穿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和全過程。區主要領導多次專題聽取匯報,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有關工作,并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年度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
未來,我區將繼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改革發展,著力打造“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逐法求強 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區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助推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更強、動力更足,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孕育機遇、提供保障。
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我區高揚“放管服”改革風帆,深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以最簡手續、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對內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對外提升群眾獲得感。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深化助企紓困措施,2022年減、免、退、緩稅費105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補貼、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等3.5億元;滾動實施優化營商環境5批次49項重點舉措,推出79個“一件事”套餐辦事項,構建“1+3+X”模式的政務幫辦代辦促辦體系,啟用企業全鏈通綜合服務平臺;創新“133”項目推進模式,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項目建設全周期效率。
緣法而行 慎終如始推進依法行政
行政執法是政府實施法律法規、履行法定職能、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我區嚴格執行《常州市武進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細則》,以“目錄管理”“法定環節規范運行”“全程監督”為抓手,不斷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讓執法更為透明陽光,讓市民群眾“看得見、心里明”。
區市場監管局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簡案快辦”數字化執法模式,不斷優化分局簡案快辦流程,強化分局執法人員簡案快辦意識,切實提高分局監管執法一體化工作能力和效率;武進公安分局不斷完善法制牽頭、部門參與、多重監督、層級審核的執法管理體系,實現執法數據共享、問題共管、隱患共治;區交通運輸局常態化運用“綜合執法App”開展行政執法檢查,有效提高核查車輛信息及企業信息效率。
通過持續做好自我監督并接受外部監督,不斷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法治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其中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高分通過省司法廳復評,行政復議的監督規范職能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循法善治 篤行不怠惠民生保穩定
近年來,我區根據為民惠民利民理念,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切實回應群眾的法律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各單位年均開展“法潤武進春風行動”“憲法宣傳月”等主題法治宣傳線上、線下活動100余場;加強基層公共事務決策、實施、管理中的法治參與,實現城鄉基層“援法議事”活動全覆蓋,先后培育“法律明白人”1646名,各基層村(社區)先后開展“援法議事”活動658次,解決群眾身邊問題、難題1479個。目前全區已建成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14個,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3個。相關經驗做法多次受到《法治日報》、“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江蘇長安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的宣傳報道。
武進區榮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
責編: 莊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