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這個樹林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這只,又看漏了那只。”這是作家巴金在散文《鳥的天堂》中描述的畫面。很難想象,在洛陽鎮工業集中區,竟也有一處這樣的“鳥的天堂”。
一次救贖引來群鳥安家
這處“鳥的天堂”位于常州市長城冷藏設備有限公司內。年近六十的企業負責人陳維琳說,每年3月,這群“老友”就如約而至,待到11月又飛走。
工廠里,人與鳥的故事源于2008年的一次“救贖”。
“那年,我在菜市場看到有人網了一只鳥在叫賣,我就把它買下來了。拿回來以后,放養在廠里的樹林里。那是一只灰鷺,從此它就在林子里安了家。第二年就有不少灰鷺飛來了。”陳維琳說。
有靈性的鳥兒,也許是感受到了人類的善良,抑或是滿意于這工業區里的棲息地,便呼朋引伴而來。而后,又來了許多白鷺。最多時鳥類總數達到三四千只。它們在這里嬉戲覓食、翩飛起舞,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動畫卷,令人贊嘆不已。
“一大群鳥兒,在樹林上空盤旋,漂亮的不得了。曾經還有人試圖來打鳥,被我們阻止了。這是國家保護動物,要保護它們的。”陳維琳說。
就這樣,在洛陽鎮工業集中區,一家普普通通的民營企業自發保存了占地面積10來畝的鳥類棲息地,數千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鷺鳥在此聚集,這里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鳥的天堂”。
把這片土地留給候鳥
洛陽鎮工業集中區有200多家企業。2002年,第一批企業入駐園區,常州市長城冷藏設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企業占地40余畝,當時有10多畝地暫時沒有規劃,種植了香樟、廣玉蘭、紅楓等各種樹木。
“這塊地方其實是可以用來擴大生產規模的,或者造廠房出租,每年光是租金就能收幾百萬元。但我舍不得這些鳥,這片樹林就是候鳥的家了,以后也不會動它。”陳維琳說,她想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資源。
“我們在日常走訪中,發現企業內竟然保存著這么一片樹林,生活著這么多鳥,感到十分驚訝。這一片土地都是工業用地,利用價值相當高,企業能這樣做真是不容易。”洛陽鎮經發局副局長蔣奕感慨道。
昨起至4月26日,是江蘇省第11個愛鳥周。好生態,鳥青睞。鳥類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因此被稱為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監考官”。近年來,我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去年PM2.5濃度同比下降5.7%,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達到21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太湖連續15年安全度夏,全區濕地保護率達46.4%,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1%,林木覆蓋率26.6%……放眼陽湖大地,無山不綠、碧水環繞,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一處處“鳥的天堂”,是我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個個動人注腳。“我們將繼續完善由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治理的格局,同心同向朝著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努力。”區生態辦主任、武進生態環境局局長于樂說。
洛陽鎮工業集中區有個“鳥的天堂”
責編: 蔣彩婷